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主持人开场语:政务全方位,阳光零距离。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阳光政务》。我是主持人XX。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三产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由于乡村全面振兴涉及面广、差异大、难度高,为此隆昌市党委政府依托“稻渔”产业,大力建设四川省隆昌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以园区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界市核心区作为隆昌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如何立足优势特色产业,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建设样板区和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呢?
今天,我们请到了界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晶晶作为嘉宾来到演播室,和广大观众朋友聊聊大家关心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界市核心区建设和发展,与大家交流经验。黄镇长,您好!
黄晶晶:主持人好!很高兴做客“阳光政务”栏目。
主持人:首先请黄镇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界市核心区的总体情况。
黄晶晶:2024年1月,隆昌市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成功认定为第六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这是内江市唯一,同时也是四川省首个以“稻渔”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界市核心区位于隆昌荣昌毗邻地区,涉及界市镇7个村和荣昌区盘龙镇1个社区,规划区面积29.7平方公里,其中界市镇22.8平方公里、荣昌区盘龙镇大建社区6.9平方公里。自2020年12月启动园区创建工作以来,界市镇党委政府按照“1126”园区总体规划布局,着力集聚资源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全力以赴强链条、育主体、优环境,建设“新型杂交水稻科研实验推广的基地”,“稻渔科研、丘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片”和“川渝两地最大食用笋基地”。
主持人:黄镇长,上面我们提到了“1126”规划布局,能不能和我们具体聊一聊呢?
黄晶晶:“1126”主要包括“一心一院两片六区”:
“一心”指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依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弟子黄群策教授和李新奇博士等专家技术团队,围绕杂交水稻进行研发、试种和推广。
“一院”指的是稻渔研究院。稻鱼研究院是以稻渔产业研究为核心的机构,致力于稻渔产业基础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研究。稻渔研究院集结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的优秀专家,进行稻渔产业和稻渔文化的推广,探索适宜丘陵地区稻渔综合种养的平田养殖技术。
“两片”指的是生态稻渔示范片和绿色竹产业示范片。绿色竹产业示范片,位于界市核心区北部王家寺村,致力于发展竹林经济,打造竹产业示范片。生态稻渔示范片,位于界市核心区南部包含界市镇包家山、潮水、王布政村,按照南田北林发展思路,发展稻鱼稻虾高标准集中示范片。这两个示范片致力于推动农业产业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提高农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六区”指的是国际杂交水稻研发推广区、生态涵养区、稻渔示范区、川渝融合区、绿色竹产业区、农旅休闲区六个区融合发展。根据每个片区资源禀赋和生产条件,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功能区。通过推动杂交水稻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维护生态平衡,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推动竹林经济与竹林景观结合、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既能带动经济增长,又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还能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出具有特色和活力的综合发展区域。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黄镇长的介绍。那今天的节目我们也收集了一些热心观众的问题,接下来想请您为我们解答一下。手机尾号为5623的张先生提出,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咱们界市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推进核心区建设呢?
黄晶晶:界市镇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农业基础条件较差,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镇党委政府以隆昌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紧紧围绕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持续夯实农业基础,补齐农业发展短板。界市镇核心区目前已基本实现路成网、渠成系、田成格、产相融。
一是农田水利设施方面:建设高标准农田4461.73亩,新建提灌站10座及配套灌溉管网8.2公里,建成5000立方米以上囤水田7口。二是配套基础设施方面:新建及改建5.5米宽园区小环线道路2.77公里,硬化产业路10.2公里、生产便道5公里,修建烘干中心、稻渔产品分拣中心、育秧中心、小型冷链物流等。三是产业科技支撑方面:利用城北客运站改建稻渔研究院、建设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农业设施等,为稻渔产业发展持续强化科技支撑,努力破解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难题。
主持人:接下来是手机尾号没5842的袁女士问:现在我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创建成功,下一步界市镇将主要从那些方面来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势,推动乡村和助农增收呢?
黄晶晶:我们将一如既往对界市核心区进行投入和发展,我们将重点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培育、联农带农三个方面带动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以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四川隆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挥龙头企业的带领作用,2023年在新改高标准农田的试验田中试种某新品种杂交水稻,取得了亩产855.9公斤的好成绩,实现新的突破。下一步,界市镇将深化与隆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试种推广其研制的超高产水稻、低糖水稻等特种功能稻。推进与稻鱼研究院合作,研发选育适合虾稻共作的优质稻虾品种,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切实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二是以人才队伍培育提高农民技能水平和市场意识:吸引和培养农业专业人才,包括技术专家、经营管理人才等,为园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吸引黄群策、郭守斌等科研团队和隆田、徐峰等农业科技公司入驻园区。通过职业农民培训、农业技术培训班、行业交流会等方式,培养一支本土的农业人才队伍,以点带面提高我镇职业农民技术能力、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农业生产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
三是以联农带农增加农民收入渠道:运用以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农业托管、租赁经营、产业带动等多种联农带农模式,助农增收。引进一批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好的农业科技公司。入驻园区的某农业科技公司,租赁经营核心区内的分拣中心和烘干中心,每年支付村集体经济组织租金10万元。在界市核心区内流转土地600余亩,每年支付村民土地流转费用约37万元。其耕种活动,为周边群众带来务工就业收益约14万元。仅该公司1家,就为周边群众带来10个以上长期就业岗位和60万以上的资金收益。
主持人:我们的节目已接近尾声,黄镇长还有什么要对观众朋友说的吗?
黄晶晶:我们将立足于隆昌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界市核心区的发展建设。在确保粮食增收的前提下,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壮大我镇稻渔产业规模和人才队伍,与全市其他镇街一道打造隆昌市稻虾品牌。借助科技力量实现高质高效发展,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主持人: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一片片现代农业园区从“一纸规划”绘蓝图,到“多点开花”抓实干,以产业兴旺领航乡村振兴,界石镇党委政府按照“1126”园区总体规划布局,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着眼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打造业兴、家富、镇美的幸福美丽新镇。好的,再一次感谢黄镇长做客,也感谢观众朋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