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主持人开场语:政务全方位,阳光零距离。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阳光政务》。我是主持人XX。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性,将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意味着致力于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是我们当前卫生健康工作重点之一。今天,我们请到了隆昌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卢刚同志来到演播室和广大观众朋友聊聊大家关心的问题。卢局长,您好!
卢 刚:主持人好,各位观众朋友们好,很高兴做客阳光政务栏目。
主持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关注人民健康,提出“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指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着强烈的向往,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凸显。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请问卢局长,目前产生“看病贵看病难”的原因有哪些呢?
卢 刚: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健康隆昌建设,全市医药卫生事业和医疗技术水平得到较快发展和明显提高。与此同时,“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老百姓反映最为强烈、最为集中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一是市级医院大病、重病的救治能力不足,让群众看病有顾虑。大量危急疑难重症患者外流到成都、重庆、泸州等地看病,进一步增加了医疗、交通、住宿、时间成本。二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设施设备老旧,人才引不进、来了留不住,能看病、会看病的专业医生相对不足。乡镇大量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涌入市级医院,进一步挤占了有限的医疗资源,造成市级医院拥堵。三是信息化建设不充分。重复检查、重复检验等问题依然存在,造成群众检查检验费用增加。
主持人:党的二十大以来,医疗卫生体系的全面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医疗体系的建设实际就是群众需求的建设,请问卢局长,隆昌在推进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上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卢刚:隆昌市不断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依托,通过优化“三个布局”,逐步推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资源下沉,专业人才下放,实现群众在家门口放心就医,不断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首先是优化市级医疗机构均衡布局,实现“看大病不再难”。一是提升市级医院服务能力。推进市人民医院西区医院建设,加快整体搬迁并尽早投入使用,力争市人民医院在明年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市中医医院整体搬迁至市人民医院老院区,实现扩容发展,通过人才引进等,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增强老百姓信任感,将病人留在县域内就诊。二是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持续打造省、市、县临床重点专科,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水平提升,提高疑难杂症诊治能力,努力为隆昌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的专科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省市重点专科11个,其中省级2个分别是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和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三是强化专科联盟建设。简单来讲就是定期邀请上级知名医院专家到隆昌坐诊、查房、手术等,通过引进这些专家资源,让隆昌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目前,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已分别与省人民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建立专科联盟。
其次是优化基层医疗机构均衡布局,实现“看小病不出镇”。一是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具体来讲,就是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为龙头,以团体内部“传帮带”模式,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形成一个医疗体系,让群众在家附近就能够享受市级医院的医疗服务。三年来,市级医疗机构累计下沉专业技术人员近300名,完成双向转诊5万余人次。二是加快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通过创建县域医疗次中心,打造基层临床特色科室,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分级诊疗,引导老百姓在基层就近就医,从而降低医疗、交通、住宿费用,缩短群众挂号等待时间,努力实现首诊在基层的目标。截至目前,响石镇、界市镇、胡家镇中心卫生院已通过省卫健委县域医疗次中心验收;今年,黄家镇、石燕桥镇中心卫生院正在创建县域医疗次中心。三是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去年我们争取了2.5亿专项债券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升级改造,目前正在实施界市中心卫生院的建设,计划投资5000万元,占地12亩,新建业务用房10000㎡。同时我们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投入,为乡镇卫生院添置必要的先进设备,提供技术指导,更好满足群众的看病需求。目前,我们正在考虑为部分乡镇中心卫生院添置CT,要在今年实现“零突破”。
最后是优化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布局,实现“哪里看病都一样”。一是强化“智慧医疗”建设。拟建设“隆昌市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隆昌市医共体资源库”和“隆昌市医共体信息平台应用”三大内容,推进区域影像、检测、心电、远程会诊等中心建设,实现各医疗机构数据互联互通。届时乡镇的老百姓在乡镇卫生院所有的检验、拍片结果全部实现市级医院专家远程诊断、足不出镇就可以享受市级医疗资源,实现县域内医疗服务同质化发展。二是探索开展公立医院“一站式”服务。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均开通网上预约挂号,开展电子健康卡全流程“扫码就医”,实现挂号、就诊、缴费、报告查询等便捷化服务,让群众少跑腿。三是大力开展便民利民服务。2023年9月起,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开始实施“一次挂号管三天”,就是预约号三天以内不过期。开展“一次挂号管三天”以来,全市已免费复诊患者1.4万人次,为患者节约挂号费14.8万元。另外,我们正在积极推动川渝地区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控制不必要检查,认可患者近期检查检验结果。今年以来,累计互认400余人次,节约费用约6万元。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卢局长的介绍。那今天的节目我们也收集了一些热心观众的问题,接下来想请您为我们解答一下。手机尾号为4578的张先生提出,目前市人民医院就诊不方便,特别是早上,开车堵,停车难,部分大楼老旧,电梯少,上下楼不方便,春秋季甚至出现一床难求的局面。
卢 刚: 张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提出的问题。针对停车难问题,市人民医院发起“职工车辆停放医院外、把车位留给患者”行动,医院内部90个车位全部留给患者停放,一定程度缓解了停车难问题。目前,市人民医院西区医院正在火热建设中,该项目从2020年12月开始建设,现在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饰,预计明年投入使用。西区人民医院总占地247亩,净用地约200亩,总体规划设计建筑面积近20万㎡。按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标准建设,设计编制床位999张,医养结合床位500张,设计标准停车位1500余个,西区医院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有效解决停车难、看病难、就诊不方便、就医环境差等问题。
主持人:好的,手机尾号为7402的王先生提出,目前老人妇女儿童为患病的重点人群,是否针对该人群有相应的保障服务呢?
卢 刚:王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提出的问题。隆昌市高度重视“一老一小”健康问题。
针对老年人群体方面。对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可在当地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享受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老年人,由家庭医生进行随访测血压、血糖及用药指导等服务。同时,失能老年人由家庭医生提供康复护理指导、健康风险指导、心理支持和就诊转诊建议等免费上门健康服务。
针对妇女儿童方面。一是为35—64岁适龄农村妇女实施免费宫颈癌、乳腺癌“两癌”筛查惠民项目,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二是实施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等,持续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三是为孕产妇及0—6岁儿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0—6岁儿童免费提供体格检查、生长发育监测、健康指导、预防接种等服务。四是深入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成立隆昌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专家组,强化多学科协作诊疗,开通县-市-省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绿色通道,全力保障母婴安全。(今年6月,市人民医院就上演了“浴血奋战、惊心动魄”的一幕,由人民医院妇产科、新生儿科、输血科等科室联合内江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经过8小时奋力抢救,输血5000余毫升,成功抢救了一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引起的产后大出血患者,将产妇及新生儿从死亡边缘拉回,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今后,我市将持续为常住居民提供免费基本公共卫生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引导群众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积极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让每个人能够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主持人:我们的节目已接近尾声,卢局长还有什么要对观众朋友说的吗?
感谢大家对隆昌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最后我想说,看病贵看病难是民生之痛,解决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会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不断探索创新,持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医疗服务监管,为老百姓创造一个看病不再贵、不再难的良好就医环境。让健康成为每个人都能拥有的宝贵财富,这是隆昌卫健人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我们不懈奋斗的努力方向,期待在大家的共同监督下,医疗行业能够不断进步,更好地服务全市人民。
主持人:百姓利益无小事,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多方面的合作和努力,才能改善我们的医疗环境,提高人民的看病就医体验,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好的再一次感谢卢局长做客我们栏目,为我们耐心细致地讲解。同时也感谢观众朋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