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内江市委、市政府和隆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省、内江市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和中心工作,高质量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切实履行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责任。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中央依法治国委员会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常态化开展会前学法22次,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责任。始终将法治政府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市政府常务会传达学习法治政府建设有关会议、文件精神5次,专题听取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工作3次,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安排部署重点任务,确保法治建设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三是系统谋划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印发《隆昌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隆昌市人民政府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工作责任,分解落实任务,定期组织开展督导检查,推动依法行政理念走心走深、工作落地落实。
(二)全面优化政府职能体系。一是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大力实施“一网通办”能力巩固提升攻坚行动,梳理依申请事项2399项,主动行使事项5355项,马上办事项占比73.41%,一次办事项占比100%,网上办理率97.42%,持续开展“减材料、压时限”流程再造工作,材料减免率56.02%,审批时限缩短88.51%,“一网通办”综合指标稳居内江市前列。二是大力推动政务协同。设立“川渝通办”专窗,将“川渝通办”三批事项中涉及隆昌权限的162项事项全部纳入专窗受理,推动信息共享、异地受理、两地可办,共办理审批服务327件。三是持续开展便民服务“三化建设”。创建省、市、县级试点示范便民服务点位192个,累计完成77%以上镇级点位和78%以上的村级点位的试点示范创建工作,推动镇村便民服务“三化”试点扩面增效。
(三)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制定《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实施方案》,配套出台《工业企业做强做大优惠扶持办法》等政策文件21个。实施“优化政务服务”行动,组建招商引资项目“保姆式”服务团队,对30个招商引资项目明确代办专员,为新街里等10个重大项目提供企业开办无缝衔接服务。实施“助企纾困解困”行动,设立5000万元工业发展资金、2000万元中小微企业融资分险基金,协调解决企业贷款需求23.51亿元,及时解决诉求140余项。实施“市场公平竞争”行动,查处商标侵权13件、假冒专利1件,入选全国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市)。实施“规范监管执法”行动,优化联合执法检查方式,实施包容审慎执法,市场监管领域办理不予处罚14件、减轻处罚63件、从轻处罚299件,“某经营部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广告宣传案”成功入选“四川省市场监管领域”十大不予处罚典型案例。实施“提升服务质效”行动,开展“免申即享”激励政策9项,兑付惠企助企补助资金4553.46万元,创新开展“直播带岗”,点对点服务企业296户,发布岗位信息282期,帮助1400余人实现就业。
(四)提升依法决策能力水平。一是不断规范决策程序。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全面规范听取意见、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决策程序,全力保障重大行政决策依法依规进行。二是加强备案审查工作。依法审查县级储备粮油管理办法等行政决策、重大项目等72件(次),合法率98%。备案市政府规范性文件10件,报备率100%。三是积极发挥“智库”作用。择优选任7名公职律师为党政机关内部法律顾问,聘请律师担任外聘法律顾问,聘用率达80%;组建重大决策法律咨询、重大风险防控评估咨询等专家团队库4个,出具重大行政决策法律意见书2件、企业法治体检报告2件,化解重大矛盾纠纷10余件。
(五)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优化监管方式。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为5876户企业实施风险分类监管。制定《隆昌市联合执法工作方案》,全面实行涉企检查备案制度,备案监督检查计划50余份,统筹安排联合检查9次。二是建立重大行政执法联合会商制度。对案情重大、疑难复杂或其他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市场主体对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提起异议申辩的涉企案件或重大执法事项,开展联合会商3次。三是提升执法监督效能。严格执法资格管理,274名拟执法人员通过通用法律知识考试并取得执法资格。创新开展“随同执法”3次,现场检查执法部门11次。开展人民群众最不满意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1次,抽查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领域执法卷宗39个,共计查找执法问题17个,均已全部完成整改。
(六)坚持依法化解矛盾纠纷。一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规范化建设人民调解委员会254个,建立各类调解室(站)21个,配置专兼职人民调解员187人,累计调解纠纷3083件,调解成功3029件,调解成功率98%,涉案标的434.1万元。二是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以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为支撑、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为基础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71件,接受法律援助咨询2687人次。三是强化行政争议化解机制。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办结行政复议案件24件,纠错率25%,有效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审结一审行政诉讼案件44件,败诉率13.64%,同比下降7.57个百分点。
(七)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制约。一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主动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办结人大代表建议意见171件、政协委员提案113件。二是依法接受司法监督。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规定,依法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市政府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有效发声率100%,多次受到内江市中级人民法院通报表扬。三是强化审计监督。聚焦民生资金、重大投资项目等,完成审计项目31个,审计查出问题883个、违规问题金额1.8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6.9亿元,查出非金额计量问题359个,提出审计建议135条,向市纪委监委或主管部门移送问题线索3条。四是强化政务公开。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主动公开政府信息6000余条,解读《隆昌市招商引资优惠扶持办法》《隆昌市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34个,举办《阳光政务》8期。
二、存在的问题
2022年,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基层法治建设机构和人员力量配置比较薄弱、规范执法的理念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行政争议诉源治理与实质化解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等问题。
三、2023年工作打算
2023年,市政府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着力加强法治政府基层基础建设,全面落实合法性审核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不断提升行政决策能力。二是着力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重点领域执法监督,规范涉企检察行为。三是着力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巩固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成果,强化行政调解,完善府院、府检联动机制。
相关附件: